讓文化遺產綻放時代新韻
發布時間:2024-07-02 16:44:31 | 來源:人民日報 | 作者:鄒翔 | 責任編輯:盧曉茜從2023年7月開始,載滿貨物的船舶不必經過杭州市區的古運河航道了,新通航的京杭運河杭州段二通道,讓運河岸邊星羅棋布的制造企業、外貿公司和物流產業園,更順暢地通江達海,也讓古運河卸下了沉重的擔子,得到更好保護。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年來,正如“新運河”與“老運河”交相輝映,時代精神與大運河文化相互激蕩,千年文脈得以賡續,躍動出新的神采。
習近平總書記強調:“文物和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,是不可再生、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。”讓包括大運河在內的文化遺產綻放時代新韻、煥發蓬勃生機,需要持續加大保護力度、做好保護傳承利用的大文章。
文化遺產,保護好是第一位的。敦煌莫高窟佇立千年,如明珠般閃耀在世界文明長河中。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身處遼闊戈壁大漠深處的莫高窟,也需要洪水預警監測。敦煌研究院在莫高窟開展自動化監測工作,通過環境監測系統,小到細微的壁畫塑像病害和洞窟溫濕度變化,大到風沙、洪水等自然災害,各項數據指標一覽無余,為“對癥下藥”進行保護工作提供了重要幫助。堅持保護第一、強化系統保護,不斷提升文化遺產保護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應用水平,才能有效維護歷史文化遺產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延續性。
更好傳承歷史文化遺產,要堅持讓文物說話、讓歷史說話、讓文化說話。作為世界上來訪觀眾最多的博物館,故宮是了解中國歷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窗口。2024年5月1日,故宮博物院首部音樂兒童劇《甪端》在香港首演,利用增強現實(AR)、沉浸式舞美等新技術,讓展柜里的文物登上了舞臺,引發現場觀眾陣陣喝彩。從推出《故宮的時節》視頻課,讓孩子們在跟著云課堂的老師做手工的過程中知時節、通古今,到《故宮日歷》融合虛擬現實讓“紙上博物館”貼近觀眾,挖掘歷史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,將它們背后的中國歷史、中國文化更好呈現出來,才能讓越來越多人特別是青少年認識認同文化遺產的魅力和價值,讓我們的瑰寶所托有人、代代相傳。
河北省灤平縣巴克什營鎮花樓溝村,借助金山嶺長城這張“金名片”,成了遠近聞名的“攝影村”。過去村民大量外出務工,隨著攝影愛好者和自駕游旅客增多,大伙回村創業,目前村里已發展民宿100余家,年可接待國內外游客10萬余人次,輻射帶動村民就業達700余人。保護、利用長城文化遺產,讓越來越多長城腳下的村莊吃上旅游飯、奔向致富路,也讓文化遺產以更鮮活的方式走進人們的生活。可見,保護傳承不是要將文化遺產束之高閣,而是要推動保護和利用相得益彰,讓文化遺產在賡續傳承中弘揚光大,在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中發揮更大作用。
悠悠大運河,一河通南北,千載連古今。包括大運河在內的珍貴歷史文化遺產,恰似中華文明這條數千年奔流不息長河中的一顆顆明珠。保護、傳承、利用好歷史文化遺產,讓古老的文化遺產在新時代呈現更加奪目的光彩,定能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,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。
(作者 鄒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