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海共和: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描繪美好家園畫卷
發布時間:2024-09-05 16:06:42 | 來源:中國網 | 作者: | 責任編輯:吳一凡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廿地鄉切扎村是一個以牧為主、農牧結合的村,位于廿地鄉政府駐地西北約2公里處。曾屬于深度貧困村,平均海拔3200米,草山面積為48.79萬畝,可利用面積43.75萬畝,耕地713.38畝,各類牲畜35845頭(只)。全村共有五個社,農牧戶479戶1748人,黨員41名。2019年實現整村脫貧,2021年榮獲全省“脫貧攻堅先進集體”稱號。
切扎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位于恰卜恰鎮城北新區,于2017年開工建設,總投資2641.98萬元,2018年完工入住,屬分散搬遷,現有住戶101戶387人(均為脫貧戶),入住率達100%。切扎村易地扶貧搬遷點有黨小組1個,黨員5名,村黨支部攜搬遷點黨小組探索“村集體經濟+貧困戶”發展模式,將村集體經濟162.9萬元投入到光伏項目,年收入為28.6萬元。整合省、縣扶貧專項資金453.69萬元,貧困戶產業到戶資金405萬元,在易地搬遷商業預留地新建2715.37平方米的集餐飲、住宿、購物為一體的旅游扶貧產業樓,借助109國道資源優勢,發展馬路經濟,吸納貧困戶就近就業。
近年來,廿地鄉切扎村黨支部深入貫徹落實省州縣委平安建設工作會議精神,聚焦省委陳剛書記關于平安青海建設“十個一”工作要求,以“產業興旺、生態宜居、鄉風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?!睘槟繕耍钊胪七M“一核”為引、“雙領”為翼、“五治”融合的基層治理工作模式,譜寫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新篇章。
“一核”為引
鍛造基層黨組織堅強堡壘
結合省委基層黨建“六個一”要求,嚴格村級黨組織書記管好自己的“承包地”,種好自己的“責任田”,強化農牧區黨組織核心地位和政治功能,確保各項工作始終與黨建中心工作同頻共振、同心同向。
堅持以黨建為引領,村黨支部廣泛征求村民意見修訂完善《村規民約》,并帶動老黨員、老村干部成立鄉風文明理事組和監事組,監督建設文明鄉風、創建文明村社、推動移風易俗、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和執行村規民約情況,確保各項規定落地見效,全面形成鄉風文明建設有人管事、有章理事、規范辦事的良好格局。
以“一名黨員帶動一群人、一班人帶動全村人”的工作理念,形成了“村黨支部+易地扶貧搬遷點黨小組+網格”的組織架構,共劃分5個網格,由5名搬遷點黨小組黨員擔任網格長,帶領志愿服務隊密切聯系群眾,關愛重點人群,真情服務暖民心。聚焦“一老一小、殘弱病困”等重點群體,把惠民、利民舉措送到群眾的心坎里。
“雙領”為翼
推動社會治理健康向好
文明領航,扮靚村容增底色。村黨支部積極發揮戰斗堡壘作用,發動全體黨員主動作為,動員村民廣泛參與鄉村環境綜合整治,改善村容村貌,提升村民生活人居環境和質量,逐漸呈現村民們互幫互助、互促發展的鄉村新風尚;圍繞鄉村治理、鄉風文明、鄉村振興,廣泛動員村民積極參與,組織意見征集、討論,充實婚事新辦、喪事簡辦、孝親敬老、家風家訓等移風易俗內容,明確懲戒剛性措施,推動發揮實際作用,按程序公示無異議后,通過線上線下平臺多渠道開展宣傳。
產業領跑,脫貧致富奔小康。切扎村101戶387名脫貧戶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整體搬遷,走出了一條別樣的致富路。針對部分群眾主動致富愿望不強烈的現狀,村黨支部通過“結對子”的方式,入戶宣講扶貧政策、講身邊人身邊事,引導村民樹立脫貧信心;黨小組充分發揮“橋梁”作用,協調聯點幫扶單位開展技能培訓、創業扶持等幫扶措施,引導有“一技之長”的村民依靠搬遷點區位優勢進城務工或自主創業;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,以扶貧產業樓為重點,借助109國道資源優勢,發展馬路經濟,以6年240萬元標準對外整體出租,吸納脫貧戶就近就業,同時將村集體經濟162.9萬元投入光伏項目,年收益資金26.25萬元。
“五治”融合
激發基層治理新動能
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,健全政治、法治、德治、自治、智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,推動建設美麗宜居、治理有效、鄉風文明的和諧國道小村。
加強政治引領,凝聚政治合力。以黨組織為核心、村民議事會為議事主體、村委會為執行主體、村務監督委員會為監督主體的治理模式,凝聚黨群力量,掀起共治熱潮。充分發揮黨支部、黨小組、黨員中心戶、黨員志愿者以及網格員“五位一體”的黨組織架構,不斷提升政治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效能。
強化法治保障,增強法治定力。推行“一村一法律顧問”制度,培養“法律明白人”,常態化進家入戶、送法上門,加大法治宣傳和法律保障力度,以網格化治理為抓手,實行“黨員、志愿者包掛服務村民”制,主動上門幫助村民辦理婚喪嫁娶、解決急難險事、調處矛盾糾紛等。
德治教化,激發動力。利用村史館、文明實踐站等載體,深入推進新時代鄉風文明建設。廣泛開展“民族團結”“五星級文明戶”“道德講堂”“好媳婦好婆婆”等各類精神文明評選創建活動。因地制宜制定村民公約,舉辦村民道德講堂,開展“我們的節日”、唱紅歌以及射箭、賽馬等民間傳統文化活動,進一步補齊群眾“精神短板”,強化社會治理效能。
自治強基,激發內生動力。以“切扎村易地搬遷點積分管理制度”為載體,不斷強化基層群眾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務、自我教育、自我監督的能力,通過積分超市,村民們主動關心和積極參與村里事務,把“村里事”當作了“家里事”,從“要我干”變成“我要干”,形成人人參與治理的良好氛圍,切扎村風、家風、民風同步改善,走出了一條重塑鄉村治理、提振村民精氣神、浸潤文明鄉風的新路子。
智治支撐,注入活力。積極推進“智慧+”社會治理模式,依托數字鄉村信息管理平臺、雪亮工程綜治平臺“9+X”,推進智慧村社建設,提升社會管理精細化水平,加速形成網上網下融合、人防物防技防“三位一體”的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,實現現代科技與鄉村治理深度融合。
(青海省共和縣融媒體中心供稿)